在金融去风险的历史大潮中a股配资,基金高管的流动也成了资管业变革的注脚
2023年,国内公募基金规模首度超越银行理财,成为资管业领头羊。截至2023年11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7.45万亿元。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管的流动也在加速。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1日,全行业共有机构201家,在职高管人数达到970人。
作为公司的主心骨,核心高管的变化对公司的战略和发展有着难以计量的深远影响。《财经》统计发现,刚刚过去的2023年,公募基金行业共变更高管369名,涉及公司132家。其中,40家基金公司变更了董事长,50家公司变更了总经理,总经理发生变动的公司数量同比增长60%。
从离职原因来看,与公告张贴的“个人原因”相比,股东层面的因素往往占比更高。在核心高管变动的背后,有基金降费潮下的经营冲击,也有股东方转型阵痛的传导。折价拍卖的股权交易里,藏着基金公司曾经的辉煌,也带来基金公司高层的震荡。在金融去风险的历史大潮中,基金高管的流动也成为资管业变革的注脚。
基金高管频繁离职
基金业改革步履加速,总经理变更也似踩上了“风火轮”。《财经》统计发现,2023年的总经理变更中,有八家公司总经理任职仅有一年左右。
任职时长最短的是长安基金总经理马成。2023年4月,公司原总经理汪钦卸任,时任副总经理马成接班。仅仅六个月之后,马成便因个人原因辞去总经理职务。接班人孙晔伟由私募转战公募,成为长安基金第六任总经理。
紧随其后的是中金基金总经理赵璧。赵璧此前曾是中金基金督察长、财务负责人,2022年6月起担任副总经理,八个月后升任总经理。然而,2023年9月便因个人原因离职,任职时长仅九个月。
任职仅一年左右的总经理们还有江信基金的焦毛、瑞达基金的高峰、银河金汇证券资管的郭卿、世纪证券的余维佳、先锋基金的Wong Leah Kuen等。
总经理的变动往往与董事长关系密切。前述提及的郭卿和余维佳此前均为所在机构的董事长、总经理,离职后把董事长职位一起卸任了。
2023年,除了银河金汇和世纪证券,涉及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期变动的机构还有:中加基金、中国人保资管、长盛基金、兴业基金、新华基金、先锋基金、南华基金、摩根基金、路博迈、富安达、北信瑞丰等。
在基金业,一年一换的总经理变更已不罕见,还有公司出现了董事长一年一换的情况。例如益民基金,自2021年以来已更换了三任董事长。董事长们的背景也是五花八门,从券商、银行、上市公司、律所等多领域空降,但多数缺乏公募从业背景。
从发生总经理变更的机构规模来看,多见于管理规模在千亿元以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
不见起色的A股市场,裹足不前的资产规模,基金降费改革带来的经营冲击,令2023年中小基金公司的处境越发艰难。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核心高管压力倍增,高管变更也愈加频繁。
2023年9月8日,华宸未来公告,任职超五年的宋小龙官宣离职,不再担任华宸未来基金总经理职位。尽管华宸未来已是一家成立12年的老牌公司,但旗下仅有三只公募基金产品,资产净值1.47亿元,长期处于行业末流水平。
在宋小龙任职的五年里,华宸未来的管理规模曾于2021年底增长至4.96亿元,但在下一个季度迅速下滑至1.31亿元。稍早于宋小龙,在公司任职六年的原督察长尹维忠也于2023年7月离职。
2023年3月,中加基金公告,任职五年的董事长夏英因工作安排离任,紧随其后的是总经理宗喆的调动。目前中加基金的总经理仍由新董事长夏远洋代任。
中加基金目前管理规模为1306亿元,从产品结构上看严重跛脚。债券基金占比超九成,主动权益类基金不超过百亿元。
“老十家”之一的长盛基金在2023年也发生了董事长、总经理双变更的情况。2023年3月,任职仅一年左右的高民和与周兵同一天宣告离职。大股东国元证券董事会秘书胡甲出任董事长并代任总经理。直到8月底,新总经理汤琰才就位。
对于新任总经理汤琰来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此前她曾担任中金基金副总经理,分管市场及运营业务。在中金基金任职期间,公司管理规模从123亿元增长至1208亿元,增长10倍之多,主要增量在于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而此番加盟的长盛基金,是唯一一家至今规模没有突破千亿元的“老十家”,目前管理规模不到800亿元。
一些高管的离开伴随着各种负面消息。南华基金2023年12月23日公告称,原董事长张哲因个人原因离任,总经理朱坚升任为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曾媛则升任总经理一职。值得一提的是,离职前,浙江证监局曾因南华期货的多项违规对张哲出具警示函。
还有的则涉及“被带走调查”的传闻,包括世纪证券的余维佳、天弘基金的郭树强等。从高管名单中悄然退出后,新人很快取而代之。2023年12月28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天弘基金总经理一职将由博时基金原总经理高阳担任。
高管变动背后的股东更替
基金高管的频繁离职,除了前述种种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基金公司大股东的变动。
2023年1月,证监会核准北京金融街集团成为新华基金实际控制人。2月底,新华基金董事长翟晨曦因个人原因离任,总经理于春玲代任,此时距离翟晨曦2021年4月接任董事长不足两年。6月底,于春玲升任董事长,并代任总经理一职。
新华基金的名字源于曾经的发起人新华信托。新华信托成立于1979年,其不仅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信托公司之一,也是“明天系”旗下一员。2023年5月,新华信托破产,成为《信托法》颁布后第一家破产的信托公司。
由于新华信托的破产,其所持有的35%新华基金股权也被公开拍卖。经历多次流拍后,终于以不到起拍价七折的价格被北京、重庆国资联手拍得。动荡期结束后,总经理的人事安排得以落定。9月2日,公司公告新总经理杨金亮到任。
信托公司曾经是公募基金股东的重要派系之一,不过,随着近年来股权转让增多,信托系公募在行业的占比也在不断缩小。
国联基金的诞生也是典型案例之一。2023年,国联证券从中融信托手中收购中融基金股权,中融基金也于同年8月更名为国联基金。同年底,在国联基金任职四年之久的总经理黄震离职,目前由董事长王瑶代任。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股权转让都能顺利完成。嘉合基金成立于2014年,九年时间换了五任总经理、四任董事长。2023年,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双双换人。过去两年里,大股东中航信托多次谋求股权转让并降价,不过目前尚无进展。
中航信托对外称,公司转让所持部分金融股权,主要目的是优化资产结构,更好地发挥资源禀赋,促进回归信托本源业务。同时,进一步围绕主业聚焦航空相关产业、绿色航空、“双碳”资产等领域,凸显公司差异化发展特色。
实际上,资管新规落地以来,“破刚兑”“除嵌套”“去通道”“合格投资者门槛提高”等要求,大幅压缩了信托业通道式同业信托和融资式理财信托的业务空间,行业规模逐步收缩,内部竞争更加激烈,信托公司开始强调聚焦主业,并逐步退出非主营业务。
过去数年,去风险的过程不仅在信托业,更在整个金融市场大规模展开。基金公司曾经是金融大鳄们手中的众多金融牌照之一,但也随着大鳄们的倒下走进多事之秋。
成立七年,先锋基金已经换过六任总经理,董事长张松孝长期掌管大局。2023年1月19日,任职六年之久的张松孝离开了先锋基金。
张松孝的离开对先锋基金来说是一段历史的休止符。“先锋系”发迹于辽宁大连,曾经是中国民营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的代表,横跨银行、证券、网贷、支付、担保、第三方理财等多领域。2019年,其旗下网信平台、P2P业务和私募基金相继出现兑付问题。同年9月,其创始人张振新去世,给“先锋系”公司留下数百亿元资金窟窿。“先锋系”旗下网信证券、先锋基金、开店宝科技集团等多起债务纠纷面临司法判决。
张松孝离职后不久,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了因不能持续符合登记管理人要求而被注销的五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先锋基金第二大股东大连亚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高管们离任后去向何处?
在2023年,共有7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内部调岗,升任董事长,包括先锋基金Wong Leah Kuen、嘉合基金金川、路博迈刘颂、新华基金于春玲、鑫元基金龙艺、南华基金朱坚、金元证券陆涛。
也有一些总经理在内部调动后离开。如摩根基金原总经理王大智离开上海,回到香港后担任亚太机构业务主管。不过,《财经》了解到,王大智调任香港不到半年便离开摩根资管,去往法国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 (Amundi)担任亚洲区首席执行官。
一些董事长转任总经理。2023年2月13日,富荣基金杨小舟离任公司董事长,并转任公司总经理,同年6月又兼任首席信息官。2023年7月,路博迈发布公告称,阎小庆卸任董事长,任总经理一职。
少量跳槽至外部机构的公募高管实现了“无缝衔接”。2023年6月,蔡炎坤从圆信永丰总经理一职离任,7月便就任瑞达基金总经理。11月,高阳离开博时基金。12月底,天弘基金便公告确认,高阳将成为继郭树强之后天弘基金新一任总经理。
更多高管们的动向目前尚无确切消息。